本网讯(记者 魏芷馨)10月27日上午,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、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王彬彬先生受邀莅临我院,在智慧教室为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“鲁迅与月夜”的学术讲座。讲座由副院长江佳慧主持,吸引了众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。

讲座伊始,王彬彬教授从日本作家佐藤春夫悼念鲁迅的文章《月光与少年——鲁迅的艺术》及其弟子增田涉的回忆切入,引出鲁迅对月夜的特殊情愫。他指出,鲁迅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描写虽不繁复,但其北京时期的日记却频繁记录月相,这种观察为我们理解鲁迅心理变化提供了独特窗口。
通过对《狂人日记》、鲁迅早期北京日记、《秋夜》及往来信函的细致剖析,王彬彬教授认为,相较于满月象征的喧嚣圆满,鲁迅更倾心于雨雪后的缺月残月。残缺的月光所传递的寂寥与真实感,更能引发他的共鸣,而过度完美的圆月反而可能触发他的幻灭情绪。
“月夜里的鲁迅是伤感的”,王彬彬教授总结道,“那些或圆或缺的月亮,让我们触摸到鲁迅性格中温软的一面,体味到他精神世界的阴翳,感知到他心理上不为人知的柔弱。”他强调,真实的鲁迅兼具坚硬阳刚与温润柔韧的双重特质,这种复杂性正是其人格魅力的核心。
在互动环节,王彬彬教授对师生提问作了深入解答。江佳慧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,本次讲座为理解鲁迅开辟了新维度,深化了学界对鲁迅文学创作的认知,也为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启示。
编辑:顾瑞瑞 审核:刘进华